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作者: 时间:2025-08-15 点击:[]次

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性修养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淬炼党性、增强定力、提高觉悟,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一、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改进作风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作风问题的由来、根源和实质,为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内化于心,作风外化于行。有什么样的党性,就有什么样的作风表现。内心净化、志向高远,自然会自觉保持优良作风。反之,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宗旨、丢掉了党性,作风上必然会出问题。党员干部只有经常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强党性、提觉悟、升境界,让改进作风的过程成为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过程,才能以坚强党性锻造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而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公、私二字,检验作风。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照见共产党人的信仰。毛泽东同志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廉洁公正、摒弃私心,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说到底,是与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牢固联系在一起的。几顿饭、几瓶酒、几张卡,看似小事小节,但都关涉公私大原则,里面都有党性大道理。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解决好了,才能拥有坚定的党性,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只有时时以公、私二字为标尺,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利所惑、不为私情所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才能不断改进作风,永葆党性纯洁。

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作风问题的思想根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纪律意识松弛。形式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官僚主义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享乐主义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感官享受;奢靡之风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从根本上说,都是违背党的性质宗旨、忘记党的初心使命。因此,改进作风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而是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抓起,聚焦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住管党治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真正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始终抓住党性这个根本问题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始终抓住党性这个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作风建设根基,形成和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规定申请入党者必须是“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无论何时何地,个(各)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个(各)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原则,强调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纠正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将培育优良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强调共产党员“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1941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建党以来第一份以增强党性为主题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批评少数党员干部违反党性的错误倾向,提出培育大公无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眼睛向下、实事求是、力戒骄傲、力戒肤浅的作风。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成为整风学习的必读文件之一,对党的作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推动作风建设深入发展。1951年开展的整党运动,围绕“增强党性”开展作风建设,要求“整党工作必须与‘三反’运动相结合,在‘三反’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党员八项标准的教育”,以便“使所有党员明白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1957年4月,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目的是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使他们能够养成优良作风。针对那些弄虚作假、瞒上欺下的歪风邪气,刘少奇同志指出:“这种极端恶劣的作风,不但是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不相容,也不止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而且是丢掉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忠诚老实的态度,是丧失党性的表现。”这一时期,我们在全党进行思想、政治、作风、纪律等方面教育,巩固了党的组织、锤炼了党性,纯洁了作风,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通过全面整党和一系列集中性教育活动,勇于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十二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关于“坚持党性,根绝派性”的规定,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出开展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任务的整党运动,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解决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推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教育活动,以提高理论学习和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为切入口,带动全党作风转变。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对加强作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阐明了增强党性是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领域和不同方面,作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突出抓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把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比作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纯洁党风的“净化器”,强调“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等重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重要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深刻把握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的实践要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强化自我修炼、加强自我约束、持续自我改造,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

以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纯洁党风。推进作风建设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重要位置,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在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养正气、祛邪气、固根本。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全体党员无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贡献大小,在党章党规党纪面前一律平等,要坚决脱去“隐身衣”、捅破“窗户纸”,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检视出来的问题进行党性分析,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折不扣地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学习研讨和民主议事,常念遵规守纪、干净干事的“紧箍咒”。

以自我革命精神改进作风、淬炼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好发扬好,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方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重点纠治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画像、靶向施治;紧盯群众深恶痛绝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另一方面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善于从作风问题的表象透视其政治危害,从思想和利益的根源上深挖病根;勇于攻克体制机制层面的顽瘴痼疾,堵塞滋长不正之风的漏洞。同时,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实事求是、毋枉毋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使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中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违反制度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就坚决查处一起,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自觉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乐山师范学院巡察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  电话:(0833)2271604  邮箱:xuncb@lsnu.edu.cn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弘毅楼216  邮编:6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