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 重要批示精神传达提纲

作者: 时间:2023-06-07 点击:[]次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传达。

一、基本情况

2003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审时度势,高贍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千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了千万工程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投入办法,创新建立、带头推动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成立一个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每年召开一次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会并部署工作;定期表彰一批千万工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习近平同志亲自出席2003千万工程启动会和连续3年的千万工程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实施千万工程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2005年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更紧密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习近平同志始终牵挂着千万工程,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强调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强调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千万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主要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千万工程既绘蓝图、明方向,又指路径、教方法,到中央工作后继续给予重要指导。20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持续打通两山理论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从浙江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着力提高建设水平。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构建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一旦确定下来就不折不扣实施。

(三)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数字化改革,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四)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浙江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搞好千万工程的关键,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召开千万工程高规格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参加,地点一般选在工作力度大、进步比较快、具有典型意义的县(市、区),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真金白银投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强化奖惩激励。突出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行干部常态化驻村联户、结对帮扶,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必须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实施初始就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需要出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

()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浙江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构建农村文化礼堂效能评价体系、星级管理机制,在文化场所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中融入乡土特色、体现农民需求,变硬性推广为潜移默化,变文化下乡扎根在乡。通过打造美在安吉、德清德文化等区域性品牌,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崇德向善。结合农村特性传承耕读文化、民间技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在未来乡村建设中专门部署智慧文化、智慧教育工作,着力打造乡村网络文化活力高地。

三、经验启示

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关怀指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20年来,浙江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

()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村庄环境建设到农村全面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实践证明,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找准着力点。

()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实践证明,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衡。

()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成果。实践证明,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 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学好练精这个基本功,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才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

()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实践证明,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

()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实践证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必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更多心思和功夫花在狠抓落实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止新官不理旧账


乐山师范学院巡察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  电话:(0833)2271604  邮箱:xuncb@lsnu.edu.cn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乐山师范学院弘毅楼216  邮编:614000